林桂生晚年的时候杜月笙有没有去探望过她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杜月笙看望林桂生,但是根据杜月笙的性格,可以推测出来杜月笙就算自己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亲自去探望,但是最起码派人代表自己过去。
林桂生是黄金荣的夫人,黄金荣、杜月笙是上海的老大哥,而林桂生则是上海的老大姐。黄金荣与杜月笙之所以能够发家,几乎全部都是依靠林桂生的一手提拔。林桂生是一个传奇的女子,他只有今生没有前世,她是突然间出现在上海的风月场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金荣与林桂生相识并且结婚。当时的黄金荣一穷二白,他与林桂生结婚算作是入赘。黄金荣作为“巡捕”很多时候不好出手,都是靠着林桂生出面打点关系。可以说黄金荣“上海教父”的名声,是靠着林桂生一手培养起来的。
而杜月笙本来只不过是黄金荣手下的小啰啰,机缘巧合之下被林桂生看中。林桂生设计考验他一番,感觉他是个可造之材,把一家赌场交到了他手里面。靠着林桂生的帮助,杜月笙一点点的发家,最后坐上了青帮老大的位置。
人一旦有了权利,就很容易膨胀。黄金荣发家之后开始厌恶杜桂生,看上了当时的名伶露春兰。甚至因为露春兰,把自己性命差点搭了进去。林桂生与杜月笙多方打点,才把他救了回来。黄金荣竟然不知道教训,还非要迎娶露春兰。林桂生一气之下,带着五万元分手费离开了黄金荣。
一边是自己大哥,一边是自己大姐,杜月笙夹在中间。要真的说起来黄家的一半家产都是林桂生打下来,黄金荣可以忍心抛弃糟糠,但是杜月笙对于这个提拔自己的大姐,当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在西摩路给她置办一套房子,林桂生从此也什么都不管。她靠着带走的钱,再加上杜月笙时不时的接济,日子还算可以。
然而战争爆发后,杜月笙仓皇的前往香港。临走时也没带走多少钱财,而林桂生也失去了依靠。但是杜月笙并没有忘记这个恩人,自己虽然不方便前往上海,但是也嘱托人代自己看望她。要不是靠着杜月笙经常的接济,林桂生晚年会更加凄惨。
林桂生比杜月笙还有迟些才去世。
在上海解放前,杜月笙远走海外去了香港,直到死都没有回上海。
尽管杜月笙人在香港,但是在上海仍然有他留下来的徒子徒孙们,杜月笙都会发话让他们照顾一下林桂生。
因为,当初没有林桂生的帮助和提携,哪有后来叱咤上海风云的杜月笙?!
但是,杜月笙由于身在香港,他本人就没有探望林桂生了。
杜月笙在上海卖了几年水果,仍然是一个穷小子,加上又喜欢赌,日子更加不好过。
后来,黄振亿介绍他拜在黄金荣门下,出入黄公馆,由于林桂生在生病吋,得到了杜月笙的贴心服侍,认为他很忠心,就寻找机会帮助杜月笙!
加上杜月笙在抓回偷烟土的人力车夫时,表现的有勇有谋,林桂生更加的欣赏他,也信任他。就向黄金荣举荐杜月笙!
这等于林桂生给杜月笙提供了施展本事的平台。
当然,杜月笙也确实一个人才,没负林桂生所望。
谢谢邀请。
杜月笙当然去看望晚年的林桂生,没有林桂生,杜月笙是不会在黄府那么多工人里被重用的。
传闻当年黄金荣还是上海摊“大哥”的时候,杜月笙才勉强混进黄府,那时候林桂生是黄府当家太太,是一个风月场所混上来的女人。
有一次,林桂生突然得了一场重病,病得很厉害,杜月笙鞍前马后的伺候,林桂生康复了,心里很开心;恰好这时候林桂生的“闺蜜”也得病,林于是派杜去伺候,又给伺候好了。。。这下林桂生觉得杜月笙不错,小伙子很机灵,留在跟前重用。
接下来,黄府丢了一笔“货”,黄金荣又不在家,林桂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又是杜月笙,问林桂生要了一把枪,去英租界到处转,最后发现了可疑的一辆黄包车,他用枪顶住车夫说,我知道不关你的事,麻烦你跟着跑一趟黄府,事后少不了你好处。
就这样,几句话控制住了三轮车夫,追回了“货”,算是给林桂生立了大功,从此黄府的很多事情,林桂生都交给他办。
林桂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就是一个女性传奇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女强人。
林桂生不但帮助黄金荣打造财富和势力的“帝国”,还是杜月笙的伯乐。不然,杜月笙能不能得到黄金荣的赏识也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在杜月笙远在香港后,本人还是没有去看望已经和黄金荣离婚的林桂生,而是嘱咐儿子和门徒去探望帮助林桂生。
在黄振亿把杜月笙介绍到黄公馆时,黄金荣让杜月笙做个小跟班,就是都黄金荣提包倒水什么的。
由于林桂生患病,需要人陪护时,血气方刚的杜月笙挺身而出。
就是这次杜月笙对林桂生的贴身侍候,林桂生看中他的忠心,加上后来杜月笙一人把被偷的烟土又追回来,林桂生又喜欢他办事能力,就向黄金荣推荐重用杜月笙。
这样,杜月笙才有施展本领的机会。由此可见,林桂生就是杜月笙的伯乐。
而且,林桂生对杜月笙的帮助远还不只这些:在民国里给杜月笙买一幢房子成为杜月笙的家,还把自己苏州乡下表妹沈月英做媒嫁给杜月笙。
就连办结婚喜酒的所有费用都是林桂生掏的,这份大恩对于当时穷苦不堪的杜月笙来说无异于再生父母。
肯定探望过的,杜月笙派自己的弟子儿子,冒生命危险从香港回来过一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避居香港,香港不是上海滩,他没有叱咤风云的基础,就自己口袋中为数不多的金银细软,与哪些有恒产恒业者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但更让杜月笙放不下的并不是这些搬不动拿不走的固定资产,而是一个女人,更是一个恩人,不是孟小冬!
而是林桂生,黄金荣的老婆!
林桂生对杜月笙有知遇之恩。想当年杜月笙在黄公馆郁郁不得志,是林桂生给他机会,在黄金荣面前力荐杜月笙。
并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崭露头角,获得上位的资历。
三分靠努力,七分靠运气。没想到杜月笙不走寻常路,反而快人一步,自此平步青云,逐渐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人物,大有盖过黄金荣之势。
从这一点来说,杜月笙感念林桂生的恩德。对林桂生只有情谊,没有半点不是。
当年黄金荣死缠烂打露兰春,林桂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没想到自己找了这么一个窝囊男人,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乱了分寸。
杜月笙也是愤愤不平,心里的天平偏在林桂生一侧。
杜月笙是当年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曾经的黑帮老大,手下经营着很多产业,对上海滩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不但如此,他在白道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可以说几乎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然而他也并不是黑二代,所有成绩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他刚来上海的时候也受尽苦头,替人卖命,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后来能成为风云人物,和一个女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林桂生。林桂生是前黑老大黄金荣的太太,当黄金荣成为上海滩霸主的同时,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王。
当年杜月笙初到上海时,由于生活问题就投奔在黄金荣门下,杜月笙也是个精明之人,每次办事都令人满意,逐渐的也被黄金荣发现,并且重用,有一次杜月笙把丢失的货物找了回来,这件事更增加了黄金荣对杜月笙的信任,杜月笙也逐渐成为黄金荣的心腹之人,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叫给他办,逐渐接触到林桂生,林桂生也很欣赏这个聪明能干的后生。
当时杜月笙喜欢上一个女子叫沈月英,林桂生得知后一起和黄金荣上门提亲,3沈月英家里也很爽快答应了。此后一些年间林桂生也很照顾杜月笙。然而杜月笙也没有忘记这位曾经帮助他的女人,4他出人头地后百般照顾林桂生。后期杜月笙前往香港的时候,也没忘记这位恩人,5专程探望想带她一起走,只不过林桂生不愿离开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在上海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在1981年时林桂生老人去世了,享年104岁。
七星君感叹: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路走来都要有贵人相助,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展现他的才华。
摩斯密码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1871年,香港到上海的水路电报线敷设成功,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
中国人自行架设、使用、管理的第一条有线电报在台湾。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去台湾(清代台湾隶属于福建)视事,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这条有线电报线路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主要用于军事、政务,设备使用摩尔斯人工收发报机,使用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文。
另,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了天津电报总局,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当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奏请清政府官方开办,总办是盛宣怀。清光绪九年(1883年),沪、浙、闽、粤电报干线建成。经营电报种类分为官报、公报、私报。也是使用摩尔斯电码,现在天津有相应的博物馆介绍。
仲恺的来历
1、仲恺高新区因位于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
2、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仲恺高新区”,行政隶属于惠城区管辖)因位于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是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高新区位于深莞惠区域核心,南靠深圳,西接东莞,毗邻广州、香港。仲恺高新区交通便利,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京九、惠澳铁路,临近广州、深圳、香港机场以及惠州港。
3、廖仲恺(1877—1925)汉族客家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1877年 船政派出多少人去英国
1877年 船政派出12人去英国
1877年3月31日,第一批留欧船政学生30人,在留学监督日意格和李凤苞的率领下从福州启程,经海路抵法国马赛港。学习驾驶的12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刘步蟾等6人先上英国军舰实习。严复等6人则进入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学习造船的18名学生加上两年前抵法的2名在法国留学。
清朝第一“巨人”詹世钗,身高3.19米娶英国妻子,如今子女现状如何
在英国朴茨茅斯郊外的温伯恩公墓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坟墓,这是一座奇怪的坟墓,它不是英国典型的平坟,而是中国式的丘坟,没有传统的十字架,也没有墓碑。大约是坟主人的子孙并不晓得中国的传统,这个丘坟常年没人培土,上面长满了青草。
虽然这座坟墓没有墓碑,但还是有一座石制祭台,祭台上显示这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女主人叫凯瑟琳·桑特利·詹世(Catherine Santley Chang Woo),男主人叫詹世钗(Chang Woo Gow),大约是他们的孩子弄错了母亲的夫姓,造成一个可笑的错误。
詹世钗出生于1841年12月20日,当时是清道光年间,在福建福州长大的他自幼在茶店里当伙计,后来有去了上海一家墨店帮工。老詹从小就身高过人,家乡邻里相传,此公在幼儿期尚未断奶时因身量太长,母亲根本抱不住,只能让他站着喝奶。
在上海帮工时他恐怖的身高经常引来围观,当时让他有点苦不堪言,正巧在1865年老詹偶遇英国人莱德利·杰尔德,这个英国佬惊叹一番后邀请他去欧洲当艺人出道表演。于是老詹欣然应允,带着妻子金璐去了伦敦。
洋鬼子们震惊于此公可怕的身高,送了他一个“中国巨人”(Chang the Chinese Giant)的外号,在当年算红极一时,连续赶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地表演,其薪酬在巅峰时期可达500美元一月。
詹世钗是个极其聪明的人,长期巡演各国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西方十几种语言。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人生第一个打击不期而至,他的中国妻子因不适应长期颠沛的生活而病逝,连个孩子都未曾留下。
1871年詹世钗再次前往澳大利亚悉尼表演,在那里他第一次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超过8英尺(244厘米)量具极限。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姑娘凯瑟琳·桑特利,两人坠入爱海,老詹谈了一次在那时代很时髦的自由恋爱。
当年两个人就结为夫妻,开始共同周游各国,1876年他们在上海生下第一个孩子詹泽纯,英文名叫埃德温(Edwin),1878年他们在法国巴黎生下第二个孩子詹泽识,英文叫欧内斯特(Ernest)。
第二个儿子出生后詹世钗决定从舞台上退休,他和妻子很恩爱,不希望妻子继续受颠簸自苦。退休后的老詹没有选择回中国,他去了英国朴茨茅斯开了一家叫“Oriental Bazaar”的小店,主营茶叶、丝绸和古董。
过了十几年平静富足的生活后,妻子凯瑟琳因突发疾病早逝,痛苦不堪的詹世钗在埋葬妻子后卧床不起,于四个月后死去。临终前他要求保持于妻子合葬坟的中式坟丘状态,并且不要立墓碑,大约是孩子们不太理解中国的墓葬习俗,他的坟从安葬那刻起就在没动过,没人培土。
詹世钗是十九世纪世界上著名的“巨人”,他的身高超过了姚明,是清朝时期最高的人。
虽然网上盛传詹世钗的身高达到了3.19米,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记录,詹世钗的身高大约在2.5米左右,远低于网上传闻的3.19米。不过即使詹世钗的身高只有2.5米,凭借这个高度詹世钗也足以傲视群雄了。现在我国身高最高的人是鲍喜顺,他的身高达到了2.36米,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位。(在世的人)
根据清朝时期的史料记载,詹世钗出生于一个巨人家庭,他的家族里面有很多高个子,詹世钗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身高八尺。
(清朝一尺约等于现在31.1CM)因为詹世钗的身高来自于家族遗传,他的身体十分的健康,不像一些巨人症患者一样生来就疾病缠身。
鲍喜顺曾经在2005年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证书,如果詹世钗生活在现代,那么他也能够拿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证书了。
在很多人看来,身高2米多都已经是平常人难以企及的身高了,不过在清朝有一个巨人,网传身高竟然达到了3米19,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身高,这个人名叫詹世钗,詹世钗是19世纪晚清道光年间的巨人,当时被外国人看上了,并且花钱请他一起出国,还娶了一个英国妻子,那如今他的子女现状如何呢?
詹世钗1841年出生,清代江西人,他的身高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詹世钗从小就很高,2岁的时候已经有1米多了,他们全家都很高,父亲和兄弟的身高也达到了2.48米,家里的门框和房门都是3米多,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大高个,因此周围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巨人之家,也称他们所住的地方为巨人胡同。
据史料记载,詹世钗曾经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詹世钗被英国人看上了,英国人认为巨人的身份这是一个发财的商机,因此英国人高薪聘请了詹世钗,詹世钗到了英国主要负责周游世界表演,以身高的奇特之处吸引人而赚钱生活,日子过得也很富足。
詹世钗后来慢慢习惯了英国的生活,穿英国服饰,学会说英语和法语,还入了英国籍,娶了英国妻子。
根据《虹溪詹氏族谱》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1年12月20日申时生,娶大英人氏,字泽纯,1876年9月17日卯时生”
詹世钗生于1841年,他娶的英国妻子1876年出生,比他小35岁,可见詹世钗在英国生活条件还可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吹捧,不然一位和他年龄差距这么大的英籍女性也不愿意嫁给他。
詹世钗和英国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詹世钗本人在英国多年,早已经习惯那边的风俗文化和生活,因此出国后就没有再回来,晚年在英国去世。
詹世钗的长子名叫詹泽纯,詹泽纯就是普通人的身高,并没有遗传到他父亲的身高,长大后的詹泽纯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
詹泽纯听父亲詹世钗说过,自己的老家在江西虹关村,因此詹泽纯长大后也回国寻过亲,回到了在老家的老宅子,然而老家的屋子已经被叔叔大伯们瓜分了,而且叔叔伯伯们是做生意的,有巨额家产,怕詹泽纯回来认亲分割财产。
詹泽纯的叔伯们以为詹世钗一家既然出国了,子孙后代也不会回来了,因此并不想让詹泽纯在老家居住,同时也不和他相认,詹世钗的儿子詹泽纯很生气,因此生气离开国家,从此再也没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詹世钗真的有这么高吗?我看未必,从他去世的棺木来看,他的棺木其实只有2米6左右,就算人老了骨骼会弯曲,也不应该有2米6和3.19的差距,因此詹世钗的身高和网传还是夸大嫌疑的,但是尽管如此,不论在清朝还是现代社会,他确实个巨人一样的存在,你们说是吗?
说到“巨人”,观景想到了2.26米的姚明和身高达到惊人的2.42米的张俊才,他们一个曾经是中国篮球界最最著名的运动员,一个是目前中国国内最高人,亚洲第一高人。据报道说张俊才的腿长就有1.62米,但今天观景并不是要说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不是要说亚洲第一高人张俊才,而主人公则是清朝时期的詹世钗。
据詹氏族谱记载,詹世钗(1841年12月20日-1893年11月5日),出生在清代安徽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今属江西)。后来还娶了英国女子为妻,生了一个儿子泽纯。
在这份詹氏族谱中,并没有记载着詹世钗的身高有多少。詹世钗身高3.19米的说法是来自于2007年至2010年期间,有大量关于詹世钗的文章中,所述其身高超过3米,是有夸大嫌疑的。
根据这份县志中记载的“虹关长人”,却是詹世钗的父亲詹真重,他的身高是八尺(约身高2.48米),他的二子詹世钟,身高也同样高达八尺,可见詹世钗身高是因为遗传基因等方面造成的。
据史料记载,在詹世钗去世时,他的棺木仅2.6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詹世钗的身高是绝对不可能有3.19米的高度,他的身高大概在2.4-2.6米之间。
詹世钗父亲詹真重,他娶了两个老婆,詹世钗是詹真重和第二个老婆所生。第二个老婆给詹真重生了四个小孩,其中老二詹世钟和老四詹世钗都遗传了父亲身高八尺的基因。
在詹世钗童年一两岁时,他的母亲带着他去逛正月元宵庙会,母子逛了大半天,“小家伙”詹世钗又累又饿,就想吃奶。于是他就跑到母亲身前站着吃奶,旁边看戏的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就指责詹世钗说,你都有母亲这么高了,还好意思吃奶,不害羞吗?
詹世钗的母亲听到旁人的指责,用溺爱的目光看着他,对旁人说我这个孩子还不满两岁,还是个小孩,大家不要吓到他了。从这样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詹世钗在两岁之前,身高就已经达到了让世人不敢想象的高度。
据《夜雨秋灯录》记载,一天有一位洋人看到詹世钗长得比他们西方人还要高,就觉得很奇怪,就花重金把詹世钗请他穿上清朝的官服,到处展览收取门票费让人观看。
詹世钗后来还被带到英国,他在定居后,还娶了一个英国女人为妻,后生有一子名叫詹泽纯。他的这个儿子并没有再遗传他的身高,跟普通人无异。詹泽纯在小时候就听父亲常常说起故乡,因此对中国向往已久。
詹世钗身高3.19米?
詹世钗育有一子一女,他的后代现状如何?
詹世钗的身高具体多少不得而知,但应该是没有3.19米的。一般来说,身高超越常人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遗传,二是巨人症。詹世钗是属于遗传,他的父亲身高就异于常人,据记载,詹世钗的父亲詹真重身高八尺。这里的八尺应该是须指,形容他的父亲身高很高。而詹世钗大概身高多少呢?根据史料记载,他去世后其棺木长2.6米。也就是说,他的身高应该在2.5米——2.6米之间,肯定达不到3.19米。
超过2.5米的身高已经是奇人了,詹世钗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在有了几个钱之后,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产生了兴趣。大量的外国人的涌入,这时的詹世钗在上海一家徽州玉映堂墨号当制墨工人。英国人发现了詹世钗,并将他买下,让他穿着官服和人合影赚钱。当时清政府对官服有严格管理,普通人不能穿,更不用说穿着拍照了,于是英国人将詹世钗带回了英国。
詹世钗到了英国之后,入了英国籍,娶了一名英国女子为妻。詹世钗带着妻子一起卖艺,在这期间他学会了英语和法语。当时的欧洲人有很强的猎奇心理,特别喜欢看杂技、杂耍、马戏等表演,詹世钗在欧美国家巡回卖艺,颇有影响。詹世钗和英国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名为詹泽纯,不过他并没有遗传詹世钗的身高,仅比普通人略高。詹泽纯幼时跟随父母卖艺,成年后在英国驻沪领事馆工作过。在这期间,他曾受詹世钗嘱咐去寻过亲,但他的叔伯(詹世钗的叔叔)已经做起了徽墨生意,颇有资产。这位叔伯怕詹泽纯是回来分家产的,因此否认了是他的亲人。
后来詹泽纯再也没有回来寻过亲,直到詹世钗1893年过世。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明确记载的,史上最高的人,来自中国,他叫詹世钗,也是清朝第一巨人。据说他身高3.19米,还曾“周游世界”并娶了英国媳妇。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詹世钗的身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因为他死后的棺材长度为2.6米,所以推断出他的身高在2.4米左右。
詹世钗的真实身高之谜
詹世钗,清朝安徽婺源人(今江西婺源)。他的父亲身高八尺,所以说他遗传了父亲的身高基因。
他很小时,身高就不停往上窜,为此还出过笑话:有一次,他母亲带着他看元宵庙会。詹世钗饿了要吃奶。
旁边的村民见了,纷纷指责他:“站着都有妈妈胸高了,还要吃奶,真不害臊。”
母亲听了就跟村民解释:“我们家孩子还不到两岁,别吓到他”。
当时周围的邻居惊呆了,也就是说,詹世钗在2岁的时候大概就已经有1米了。试想下,两岁的孩子长这么高,这是没办法想象的。随着一天天长大,詹世钗的个子也越长越高。
- 身高在关键时刻还有非常大的用处。当时间来到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时候他也长大成人。有一回清军在安徽吃了败仗,在败退途中,有一伙清军跑到詹世钗家中搜索值钱的物品。刚开始詹世钗坐在床上,然而看到家中进贼,他就站起来,将清军吓一跳,心想着这该不会是遇上妖怪了吧,这么大个头,于是赶紧逃走。
- 英国人如获至宝。因为詹世钗家境不好,他的饭量又非常大,没读过什么书,就出来工作,于是来到上海投奔亲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发现了他并将他买下来,同时给了他管吃管饱之类的许诺。于是英国人带他“周游世界”,游历英国,法国,俄国等。
上海县令《庸闲斋笔记》记载: 每到一国,洋人则帷长人(詹世钗),使外国人观之,观者均出钱以酬洋人。洋人擅厚利,稍分其赢与长人,长人亦遂腰缠数千金。娶洋妇,置洋货而归。昔之长人,今则富人。
也就是在英国人带他游历的时候,詹世钗结识了自己的未来英国媳妇。这位英国媳妇还给他生了两子一女,那他的子女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鸿溪詹氏宗谱》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1年12月20日申时生,娶大英人氏,子泽纯,1876年9月17日卯时生。”
从文献上可以看出,詹世钗长子詹泽纯是肯定存在的。但很遗憾,首先詹世钗的儿子詹泽纯身高和常人无异,同时詹泽纯在英驻沪使馆工作。后来回到了婺源寻亲,但其叔叔此时已经有了巨额财产,认为他是回乡分财产的,拒绝了他的认亲活动,之后詹泽纯返回英国后再无消息。至于詹世钗其他后代历史记载不详,估计也是跟詹泽纯回英国生活了吧。
詹世钗凭借自己的身高娶上了英国媳妇,还挣了一笔钱,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时期,不得不说,对他是一种好的结果。如果在现代,他就是巨人界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