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的十个冷知识
一、什么是广东人不吃的?豆腐皮,东北豆腐皮,广东人吃油皮、腐竹,但不吃豆腐皮,也没有做的。
二、广东其实分为潮汕、客家和五邑地区,语言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比如客家是梅州一带,而五邑是江门新会一带。
三、卤水以潮州为首,有种特别的制作方法和味道,与北方的卤货不同,很有滋味很好吃,尤其是狮头鹅,所以在广东许多地方的档口的卤水,都叫潮洲佬,包括香港和澳门。
潮州卤狮头鹅
四、同上,烧腊以湛江一带为首,你去广东,去吃烧腊快餐,一般都是带个湛字,比如湛兴,新湛兴等等。而广东以外的地方开的烧腊,统一自称为广东烧腊。
去澳门旅游3000元够吗?可以去哪里游玩
当天去就回来吗?但是那样又不尽兴,安112算,3000人民币也就4000港币不到,而且如果在那边要住一晚的话,只能去老区差一点的酒店,比如财神,置地那里的酒店,几百块,吃的还不算。
看你怎么玩?如果过去想赌钱还是别去了 因为一般的酒店一晚上都差不多一千块葡币 吃饭也贵 如果是去逛下街 看下当地的人文风景还是可以的 可以去看看赌场 可以去新马路逛街 有珠宝首饰 化妆品 衣服鞋子 手表 还有澳门手信 也可以去大三吧泡台看看 当地比较有特色的
如何才能穷游澳门,如何乘坐酒店的免费车
感谢邀请!但是此说法就让人看不起,也是个伪命题!有钱就旅游,没钱就家里呆着,干嘛要出去玩?酒店出行都免费?别人开酒店就是让你白睡的?别人提供交通工具就是白坐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有回报。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挣钱再出去旅游吧!
澳门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一,澳门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居民用的是煤气罐(包括有一种集中供应的管道气,实际上也是煤气罐)。
二,澳门的网络只有3G,无比慢。。。网络接口还是这边我们好多年前用的那种。
三,澳门的传统文化继承得很好,比如店铺开张,会祭拜财神土地以及请人舞狮子。
临时想起来这些。
1、澳门的人口密度全球最高,人均GDP全球第3名,人均寿命排名第4,超时工作率全球第4高。
2、澳门币在口语中简称葡币或葡纸,而不是澳币。
3、澳门在游客中驰名的大利来记猪扒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证经营的。
4、钜记不是最早做手信的。钜记的手信博物馆(位于妈阁庙附近)也指出最早做手信的是咀香园。
5、澳门的手信里面很多东西都不是澳门的,只是由这里发扬光大。
6、横琴的居民可以凭自己村开出的特殊证件坐船到路环进入澳门,但必须在晚上8点前离开。
7、横琴的居民可以凭自己村开出的特殊证件坐船到路环进入澳门,但必须在晚上8点前离开。
8、意为“山岛”,但后来被日本占领,日本战败后又交还给中国。后澳大搬迁至横琴后,葡萄牙人在二战时曾短暂占领过大横琴岛,并命名为Ilha de Montanha,澳门新闻或路牌中均把横琴的葡文以汉语拼音转写为Hengqin,还引起了一些争议。不过现在的横琴岛也不是当年的横琴,是将大横琴岛和小横琴岛中间填海组成的新岛屿,所以沿用Ilha de Montanha也没有合理的依据。类似地,葡萄牙人曾经将小横琴岛命名为Dom João,将湾仔命名为Lapa。
9、郑观应的故居在澳门。冼星海出生于澳门。叶挺曾在澳门隐居。
10、在2010年(可能有误)以前,氹仔和路环是没有红绿灯的。
澳门有些电梯窄得刷你三观哦~
澳门街边有动物厕所,路过的时候可能会看到某只猫/狗在“如厕”
骂我们是“大陆仔”很嚣张哪些可能是粤语都还没说清楚的内地新移民
码头搬货的苦力工在珠海都有两三套房物业
澳门人喜欢去台湾读大学
澳门的普通餐厅服务员100%是外劳
有些外劳去澳门工作目标只是赌,几分钟可以输掉他的工资
回归前澳门黑社会真的很厉害
普遍的澳门本地男人觉得把身份证挂身上就大把内地女生排队嫁他
澳门的货物都是从香港进口
因为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关于澳门的冷知识可能多到不仅限于此:
“澳门”这个名字被认为是葡萄牙海员第一次到达岛上时产生的误解。 他们向当地人询问这片土地的名称,但是当地人误解了,并用“A-Ma-Gau”回答,认为葡萄牙人询问当地寺庙A-Ma(妈祖庙)的名字。 从那时起,葡萄牙人就采用了'A-Ma-Gau',并且正式将该地区称为澳门。
你可以说澳门本身已经成为赌场主导城市的最大赢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截至2017年10月,澳门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领土。 它的人均GDP是114,430美元。 此外,澳门的公共债务为零,2016年底的财政储备为550亿美元。
虽然其他地方可能看起来人口过多,但澳门的关键是它的规模很小。 人口648,500人口仅占30.5平方公里,正式成为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这相当于每平方英里55,454人。 然后考虑到2017年,澳门总共有3260万游客。
由于赌场税的巨额年度利润,每年当地政府给予澳门永久居民9,000澳元(约合1,200美元)和非永久居民5,400澳元(约合670美元)。 自2014年以来,这一数额保持不变。
澳门是中国最后一个欧洲殖民地。 它于1557年作为贸易站出租给葡萄牙,并于1887年正式成为葡萄牙领土。澳门最终于1999年回归中国主权。今天,葡萄牙留在澳门的450年遗产通过其独特的东方形式继续存在。 此外,葡萄牙语仍然是官方语言。
1.澳门虽然被葡萄牙影响及统治上百年,但是澳门华人中通晓葡萄牙语的人数极少,回归前能不同程度通晓葡萄牙语的华人只有1%。回归后葡萄牙语反而迎来了盛世。由于中国把澳门打造成葡语国家商贸平台,澳门政府也投入了更多资源进行葡萄牙语教育,学葡语的人数大幅提升。澳门也正在培养更多的葡语人才。
2. 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以国家/地区计)(没有之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超过21000人。
3.2015年12月16日前,澳门没有管辖海域,只有陆地。2015年中央帮澳门确定了澳门的海域面积为85平方公里。
4. 1975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葡萄牙军队从澳门撤出。一直到澳门回归前的20多年时间里,澳门没有军队驻守。1999年1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澳门,当时连军营都没有,整个驻澳部队都被安排在龙城大厦。直到2002年氹仔的解放军营区落成。驻澳部队的管理十分严格,驻澳官兵不能随便离开军营。以2002年以前为例,驻澳官兵只要擅自离开龙成大厦,就直接上军事法庭。几年时间只能呆在一栋大厦里。
5.澳门币简称葡币或葡纸,不是澳币。因为葡萄牙现在使用欧元所以葡币是澳门币的专属名称。澳门通用港币,在赌场也多使用港币。但是澳门币却不能在香港使用。香港几乎没有地方流通澳门币。
琅琊榜剧中谁演的最好
要说演的的好,那当属我们的梅大宗主了,是他把权谋演绎的淋漓尽致!
《琅琊榜》是我前多年最喜欢的电视剧,曾经下载在电脑中反复观看且百看不厌!胡歌的演技跟电视剧的剧情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不可挑剔。请允许我竖起大拇指:超赞!
《琅琊榜》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以南梁为背景讲述了林殊花名梅长苏用自己智慧与谋略为家族平反一件冤案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兄弟的感情深厚,却要装作一个不认识的谋士,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只为完成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他成功了。步步为营,准备充分,计划的一切后面都一一实现了!真是可怕的一个人物,我却非常的喜欢,胡歌演的很有灵魂,一个真真切切的谋士,演的活灵活现,其他的角色定位,饰演的也都非常成功,里面的各种剧情变化,比较烧脑,因而显得特别,得到观众的喜爱。剧中有很多细节,比如梁帝最后大权旁落,最后一个吃饭的画面,皇帝让太监高湛出去叫人,高湛看向了静妃,经得点头才出去。整部剧细看这个太监,就会发现最懂皇帝心思,懂得审时度势。人常说,伴君如伴虎,他在皇帝身边这么久受宠,可见此人厉害之处!剧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推敲,每个人演技都非常的在线,当然,梅长苏是里面最耀眼的一个!大家觉得呢?建议反复观看哦!
胡歌塑造的“梅长苏”最经典。剧中胡歌演的梅长苏,本名林殊,原是大梁国赤焰军少帅,后因梅岭惨案,身中火寒之毒。经救治,林殊改名换面,蛰伏江湖。为平梅岭冤案,梅长苏回到金陵,以病弱之躯涉入政权纷争。经过谋划,终一雪冤屈。
据说《琅琊榜》的导演孔笙在反复看了胡歌演的话剧《如梦之梦》后才决定让胡歌来饰演梅长苏的。早些年,胡歌经常扮演一些大侠之类的角色,并且这些人物都有着鲜明的胡歌类特点,那就是喜欢嬉闹搞怪,这一特点的加入使得觉得更加真实。但是这次的梅长苏,却让观众和粉丝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胡歌,他抛下了之前的嬉皮笑脸,变得严肃端庄,不苟言笑,观众被梅长苏深深的吸引了。
《琅琊榜》和以往的古装剧不同,没有动作戏,多数时候都是坐着的,而且有很多大段的台词。这样是非常的考验演员的演技的,只能靠演员的表情,眼神表现人物的内心,而胡歌演的确是恰到好处,入木三分。你能感觉到表情之下暗流涌动的情绪。
一个好的演员不仅要有好的演技,还要有扎实的台词功底。整段天牢的戏份胡歌都表现的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语气也随台词不断起伏。对语气拿捏准确,真的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台词表达。
胡歌在《琅琊榜》中的表现真的是有太多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 首先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来回答问题!要说《琅琊榜》里面演的最好的,我觉得有很多演员都不分伯仲。胡歌、王凯、刘敏涛、靳东、黄维德等等等等的演技都可圈可点。但整部剧里面我更喜欢丁勇岱老师的演技。看丁老师本人是属于忠厚沉稳干练的类型,也多少有些憨态可掬。但在《琅琊榜》里面虽然只是配角,戏份也不是很多。丁勇岱老师却把握住了每一次出场机会,将一个阴险狡诈、疑心重重、心狠手辣的梁帝演绎得活灵活现,深入骨髓。
- 对霓凰郡主表现出的从虚假慈爱(实则是控制)到流露出真实本意的表情变化;对静妃表现出从冷漠(没有利用价值)到百般宠爱(靖王地位提升后,母凭子贵)的态度转变;对纪王爷(也是自己的亲弟弟)所表露毫无戒心的信任;对所有亲人孩子的操控;对皇妃或情人的利用,以及让满朝文武百官相互制衡等等等等,梁王要面对的全部是性格不同、地位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的画面,丁老师全部都应付自如,如鱼得水。
- 再看梁帝在王位上时所表现出的气定神闲、霸气外露、心生疑窦、不动声色却暗藏杀机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变化,无一例外的演绎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 而最出彩的是丁老师演技炸裂的剧情则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从开始的不愿相信到雷霆大怒时眼神的变化,瞬间将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而此时的丁勇岱老师已经将我们带到了他(梁帝)的情感世界当中。
- 而当梁帝摔掉王冠,踉跄着爬起来后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才开始了他出神入化的真正演技。当梅长苏讲出过去的时候,粱帝是惊恐的,看看粱帝的眼睛,所有酝酿的感情在这一刻开始爆发!将剧情进一步推向高潮,真正走进了梁帝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当中。
- 观看节目时,我们能看到到梁王在浑身微微颤抖,而且嘴唇也在发抖!从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的恐惧当中,还要试图让自己镇定,来掩饰自己的惊恐,又希望能马上找到办法来控制局面。种种复杂心理在这一刻演绎得淋漓尽致,俨然就是“梁帝”附身了!
- 而这一幕将垂死挣扎的梁帝的内心世界刻画的入木三分!既怒火中烧又无言以对;既想挽回颜面,又想挽回局面,虽然身体的颤抖和嘴唇的发抖流露出梁帝内心的恐惧,但并没有将一代君王的坚定改变,我们从梁帝的的眼神中就能感受到,他是想要做最后的拼死一搏的。这时的丁勇岱老师应该已经是彻底入戏了,举手投足之间,直接把我们带到了戏中。
- 而当梁帝弃剑的那一刻,整个人的精气神就马上荡然无存,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猛然矮了半截。眼神里马上流露出了心有不甘和万般无奈的矛盾之中。半痴半傻、自言自语、时而哭时而笑和步履蹒跚的脚步,丁老师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将一代帝王的失魂落魄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十足的演技爆棚啊!
- 经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心路历程:心生恐惧、故作镇定、垂死挣扎、彻底绝望、内心崩溃,哪一个细节不是真情流露,震撼人心!像这个画面,仰天长叹!直接又将一代帝王的落寞和绝望表达了出来。而虽说此时已经过了最高潮的部分,但丁老师依然用自己的演绎方式把梁帝的整个内心世界完整地刻画了出来。丁勇岱本人肯定也会认为自己已经是梁帝的化身了。
- 我也看过丁老师的其他作品,比如《非凡任务》、《天衣无缝》和近期播出的《安家》,我觉得哪一部都不如《琅琊榜》里的梁帝这么难演,因为其他剧本里的角色需要表现的内心世界比较单一,不像梁王有多重内心需要表现,既要当帝王又要当丈夫、父亲,还得做兄长、朋友,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身份来,也需要有不同的情感所要表达,这就大大增加了演好这个角色的难度。
- 正因如此,我才觉得丁老师是在《琅琊榜》中虽然只是配角,但他把梁帝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将梁帝内心世界变化的细微之处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将这个角色完整的展现给了大家。所以,整部《琅琊榜》剧中的演员,丁老师的的表现是最出色的,也是演的最好的。
琅琊榜里面实力派演员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胡歌的梅长苏!作为一部全程围绕梅长苏布局平反的大男主电视剧,是一个人的史诗!全剧最令人动容的就是梅长苏的赤子之心,身负血海冤仇深受火寒之毒折磨依旧不改初衷追求清明政治,平反并不仅仅是给被陷害屠杀的赤焰军恢复名誉,更是重塑朝局追求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努力,平反的过程也是清除朝廷腐朽势力激浊扬清的过程,最后不顾身染重病来日无多依旧赴战场抵御外侮魂归北疆完美升华主旨。从最初的一个少年将军(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变成一个搅弄风云步步为营的谋士,成为自己最不愿意成为的人通过自己最初最不愿意实施的手段实现目的,是他最大的痛苦!梅长苏非常不好演,作为一个隐瞒身份的谋士不能大开大合表达情绪,却需要通过细微表情和眼神展示心中想法,体弱多病却要经常雄辩过人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胡歌把角色的隐忍坚韧、挣扎纠结和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展现的淋漓尽致,看过的观众都认为他身体不好,提名飞天奖获得白玉兰视帝金鹰双杯视帝并且入选中国电视剧百大经典人物,金鹰颁奖典礼上一位老奶奶亲自给他披围巾就说明了这个角色的魅力和影响。琅琊榜远播海外几十个国家地区,每年都在循环播放,人民日报认证国剧经典,被后来的古装剧不断拉出来比较,人气口碑影响力经久不衰!
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电视剧《琅琊榜》中胡歌饰演的梅长苏,的确无愧于这句评价。梅长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他总是躲在暗处,耍弄阴谋,卑鄙小人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可是偏偏又无法让人讨厌他,当他眼眶含泪说着人的心会越变越硬的时候,他有无奈无助让人无不心生怜悯,现在的他变成了过去的他最看不起的那种人,可是他能怎么办呢?
当梅长苏还是林殊的时候,他是金陵城中最为明亮的少年,父亲是战功赫赫的梁国大将军,母亲是最受太皇太后宠爱的长公主,堂哥是未来的储君萧景禹,自己还有一个生死至交,那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的皇子萧景琰,如此显赫的家世背景,放眼整个大梁,可以说无人出其左右了。可是一场阴谋,让曾经的阳光少年,变成了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算计人心的谋士,命运真是很喜欢开人玩笑。
剧中选了两个演员来演林殊与梅长苏的角色,其实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经历梅岭一役,林殊已经死去,十年后一个知晓林殊所有故事的人,回到金陵城中替冤死的十万英魂复仇。这个人就是梅长苏,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他早已面目全非,可是他又不得不小心翼翼隐藏自己,何况他做的又是扭转乾坤的事,更得加倍谨慎。虽然过去了十年,他的聪明才智依然不复当初,甚至比以前更甚,他的身上还有林殊的影子。
说起《琅琊榜》还真的挺记忆犹新的,好久之前看的电视剧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15年的电视剧,剧中的人物每个都挺鲜明的。剧情紧凑,情节丝丝入扣,一环扣一环很是严谨。
剧中演员胡歌、刘涛、王凯、黄维德、陈龙、吴磊、高鑫等都奉献了自己最好的演技。
其中,黄维德演的誉王步步经营,可谓机关算尽,可惜遇到了天生克星麒麟才子否则江山肯定就是它的了。演员刻画很到位。
还有,吴磊饰演的飞流武功高强,傻的可爱,演员表演很到位。
再有就是不能不说的大主角胡歌饰演的梅长苏,我的天,柔弱,刚毅,足智多谋,忍辱负重,平定天下,演的太好了,入木三分,大爱。
梅长苏真的诠释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心疼啊。
澳门财神酒店怎么样
谢邀去过澳门两次,第一次是夏天,本来想就在那个黑色沙滩呆一晚,结果没到12点就顶不住了,匆忙间用美团订了赌场旁边的财神酒店,单人软妹币间六七百。体验极差,主要是服务态度上,硬件设施还好。
房费是在线付的,但入住需要押金1000,不能刷银联卡,必须VISA或万事达,没有的话就要给现金,现金还只收港币!!!
不收人民币不收澳元!!!
大半夜的,要去找ATM提款港币!!!
当时我们碰到的就是这样的,记忆非常深刻,不接受任何反驳!!!
第二次去是秋天,办完事买了盒杏仁饼直接就坐公交回珠海了,吃的玩的(赌另外说)住的,甩澳门好多条街。
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高度
关于晚清的“黄赌毒”,正好手里有一大本的资料,简单跟大家聊聊。
(晚清妓女)
首先,谈清末,就避免不了民国初年。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社会生活等等都是一脉相承,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首先,妓院自古就有,而且一直是封建社会一个税收大户。不过妓院也是分档次的,比如说古装剧里的“青楼”,那就是高级会所。往青楼里去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风流才子。而且去那里最重要的是娱乐,喝喝酒、听听曲、看看跳舞,有时候连人家歌妓的手都不碰一下。
要说低档次的,那就是传说中的“窑子”。这是个民间称呼,指的就是最下等的妓院。开在市井当中,或者直接就在贫民窟,扔几个铜钱或者拿一点米面,就能完成皮肉交易。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仍然是档次分明,有钱的去好地方,没钱的去路边小地方。
(晚清妓女陪客人打牌)
比如说著名的老北京“八大胡同”,就是在前门外大栅栏一带的,大大小小的妓院所在地。但是八大胡同算是比较高档的了,都是一等二等的,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
清末妓院是合法的,经过必要的许可程序和身体检查以及按规定缴纳税费后,妓女和妓院可以正常营业。
清末北京妓院有300多家。你问为何是这个数字??因为这是朝廷的决定,北京的妓院被官方限制不超过373家。
这373家按一等78家、二等100 家、三等172 家。晚清北京合法存在的妓女人数在3000人左右。
著名的八大胡同,主要集中的就是一等,二等,以及三等妓院。
另外还存在着众多不交税的“私娼”和“地下妓院”这类对非注册的妓女人数无法计算,据推测为7000 人左右。
所以合计计算,当时北京的妓女人数在1万人左右。 1912 年户口统计,北京内外城人口 72.5万人,当时外地人口不多,所以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晚清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这一切的开启,源于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
虽然黄赌毒每个时期都有,但是清朝晚期堪称是一个巅峰。“黄赌毒”的盛行,一方面是当时政府的不作为,另一方面是人性本恶。
其实古代的妓院是属于合法的存在,唐朝时期甚至成为一种产业。这个时期的妓院多种多样,而且分出了很多等级。
晚清时期出现民妓、家妓、官妓等。民妓是最低级一等,就是“服务”于普通民众的妓女。“家妓”只属于宦官、富豪的家庭,属于私人所有。“官妓”为各级官吏所占有,属于国家、政府所有。
上到官府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沉浸在这种“淫乐”之中。
与“黄”不分家的是“赌”,晚清时期开始出现彩票,一时间风靡一时。对于赌博,也出现过法令管制。但晚清时期的官府形同虚设,所发布的法令变成空谈。人们更是受到彩票的影响,欲望的驱使无法自拔。
晚清的“毒”最主要的就是鸦片。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出售大量鸦片。鸦片本身可以用来作为中药,但是制成福寿膏就成为一种毒品。
而晚清时期,城市中烟馆随处可见,不仅销蚀这人们的意志,更使大量白银外流。虽然当时清政府后来已经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想真正出手去制止时,已经根本来不及。
一个朝代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消磨了意志。当这个朝代全民陷入“黄赌毒”中,朝代的败亡是理所当然。
说起晚清,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此走向没落,而新兴的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观察社会各态,也可以发现封建社会灭亡的蛛丝马迹,其中,黄赌毒产业兴盛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1、晚清妓院
原本妓院这个行业在古代算得上合法行业,而到了晚清时候,青楼和窑子盛行,八大胡同和秦淮河边每天都有故事发生,并且还有不少船妓和洋妓诞生,很多外国人到了北京后,第一时间都要先去知名的八大胡同——可以说当时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种“淫乐”之中。
小凤仙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虽然她和蔡锷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被后人传颂,只可惜她助晚清名将蔡锷逃离袁世凯后,自己的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
2、赌博之风
盛行清朝上下,各种事情都能成为下注的对象。
举个例子:道光末年,开始产生一种闱姓的赌博方式,主要是针对当年科举榜单上的姓氏为赌。
光绪年间的《申报》就有记录:每届文武乡试、会试、童试时,先用八十姓发卖,下注的人圈出其中二十姓,然后再看看二十姓中最终有多少考上的确定输赢。
在古代各项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候(其实即使是法制健全的现代其实也差不多),社会一动荡,国家机器渐渐失效,无法维持社会正常运转,那社会就会逐渐跑偏,各类下九流就会渐渐跑出来......
晚清民国的时候这些“下三滥”有多猖獗呢?黄和赌就不说了,毕竟它们危害相对于毒品还是要小一些,而且很多答主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在这里就重点说说毒品。
晚清的毒品有多猖獗呢?给大家讲个词吧:“黄、白、黑、绿”,知道什么意思吗?
这是因为旧中国金融体系混乱,政府的货币没有信用,所以民间就自觉使用其它物品来交易,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四种硬通货用颜色合称的一个词。
黄是黄金,白是银洋,绿是美元,黑知道是什么吗?就是鸦片!
当然,这个说法更多是在民国时期,但民国和晚清也没差多少年吧,这社会风气的根子还是从晚清继承下来的。
把毒品当成货币使用,当年的中国就是有这种荒唐事,当年大烟流通范围之广可见一般;而一个把毒品当做“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还能创造出什么真正的价值吗?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缓解白银外流的情况(赔洋人的赔款赔不起呀),清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开始鼓励罂粟种植(毕竟是“经济作物”,至于经济健不健康那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外国人来倾销鸦片是吧,来,咱们自力更生,“国货”当自强!
这造成的后果是晚清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4000万!到了1932年,根据保守估计(因为国民政府的控制力极为孱弱,所以无法做到比较精确的痛击,只能估计个大概,而且估计的数字偏少),这个数字是8000万,这个“吸毒人员”记录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足以让今天的什么美国,墨西哥咋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