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推荐一些好看的土匪小说
问题邀请发来感觉都快10天了,一直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
好看的土匪小说,想来应该是想问好看的剿匪小说吧!这东西真的不介意看小说,看电视剧来的多么痛快,啥《乌龙山剿匪记》《大西南剿匪记》《血色湘西》《智取威虎山》《铁梨花》《红娘子》《边城汉子》《血色湘西》。一抓一大把。
不过你真要说小说,那以下文字你可要慎重了。那可是经典。
1.《林海雪原》
可能有点陌生,在电影电视剧里面他叫:《智取威虎山》。没错,徐克导演那个。
为什么说他是经典呢?首先他的地位之高!在建国以来到1966年(别问我为什么非得到66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十七年文学”,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以一言蔽之:“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其中的“林”就是:《林海雪原》。至于其他的代表些什么,想知道的可以百度,不想知道了说了也不知道。
2.无
至于其他好看的土匪小说,一时间真的不知道怎么定义了。在很大程度上匪乱是我国解放后绝大多数地区的悲痛。在历史上也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很多巨作里面对于匪乱的描写也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白鹿原》。黑娃上山当土匪,对土匪的描写简直是经典。这里的经典不是只描写打斗多么“六六六”,而是让你感觉:这就是历史本来的面目。(小说里的历史。就小说论小说!)
正因为历史总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要单独的拉一波土匪出来溜溜,还真感觉为难,如果题主真的感兴趣,可以从历史宏观的角度看上面说的《林海雪原》或者《白鹿原》。林比较独立,单独把剿匪拉了出来,甚至有不少唐传奇遗风(儒将少剑波,绿林英雄杨子荣,儿女柔情小白鸽。)
《白鹿原》就彻底的历史宏观视角审视了,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扒拉扒拉扒拉~就这么着吧,我原创文章库里面有介绍《白鹿原》的,感兴趣可以关注一波,在下面评论,我去给你找找。
乌龙山剿匪记女匪首
在1986年版《乌龙山剿匪记》中,四丫头的扮演者陈玛雅,1961年出生,她凭借此剧成名,也深受此剧之“害”,因为当年《乌龙山剿匪记》太火了,他的前夫受不了妻子的光芒万射,最终选择了离婚。
接着陈玛雅又参演了《袁氏遗产案》《圣保罗医院之谜》等多部影视剧,但一直未能超越《乌龙山剿匪记》里面的“四丫头”,后来淡出演艺圈选择到铁路文工团做行政工作。
在87版《乌龙山剿匪记》中饰演反派匪首“四丫头”的演员叫陈玛雅,1961年出生,她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演员,该剧播映时才26岁。
剧中的“四丫头”妖艳、狡诈、狠毒,与饰演者陈玛雅的性格反差很大。然而陈玛雅却将这一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成为反派角色中的经典。
湘西剿匪记的主题歌曲是什么名字
主题曲为:高山有好水
歌词如下:
高山有好水
作词:欧阳常林 作曲:何沐阳
演唱:徐千雅
山重重 山青青
万峰腾龙气雄浑
水弯弯 水灵灵
千转百回流清纯
火辣辣 辣辣火
吊脚楼上歌伴酒
甜悠悠 悠悠甜
小背篓中梦醉人
高山有好水
瀑飞壮豪情
高山有好水
甘泉酿痴情
丢不下
三步两回头的勾魂眼
挡不住
平地一声雷的烈火心
看不完
盘古创世的这方神奇
说不尽女娲补天的赤诚
高山有好水
瀑飞壮豪情
高山有好水
甘泉酿痴情
甘泉酿痴情
这首歌唱出了再那个年代抵御外敌的蓬勃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这首歌唱出了再那个年代抵御外敌的蓬勃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乌龙山剿匪记多少集
《乌龙山剿匪记》是1987年出品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宋昭执导、水运宪编剧、陈家陡、申军谊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湖南湘西剿匪的故事。
该电视剧是18集,是由中国大陆拍摄的,记得小时候有个人和哪条狗比赛跑,速度比狗还快让我记忆深刻!
雨宗林扮演者
扮演者叫陆树铭,中国影视男演员。1983年出演了影视处女作《大漠中的男人》。1986年,出演了战争电影《湘西剿匪记》。1989年,出演了古装奇幻爱情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4年10月23日,主演的古装剧《三国演义》首播,由此受到关注[2]。
1995年2月4日,主演的奇幻古装喜剧片《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上映。1999年9月,主演的话剧《在这个家庭里》首演。
湘女萧萧拍摄地
好像是在凤凰城,它是《边城》、《湘西剿匪记》、《血鼓》、《血色湘西》、《怒晴湘西》、《湘西往事》《湘女萧萧》、《神枪血恨》等众多著名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凤凰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素有“中国最美小城”和“画乡”之称,凤凰古城地形复杂,东部及东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带为第一级台阶。
“驳壳枪”的学名是什么,还有其他的别名吗
关注小编,我来回答!驳壳枪的学名就是它的正式名称:毛瑟军用手枪。
由于毛瑟厂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批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被中国各大兵工厂大量仿制,在中国也称为20响(子弹容量)的匣子枪,盒子炮,驳壳枪等等。
其中原版德国驳壳枪是最好的。枪身上有德文标识,而且可以装枪托。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虽然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使用起来几乎是罗曼蒂克的。在中国可谓是大受欢迎呀!
下图均为德国原版驳壳枪
驳壳枪的名字大解析
驳壳枪的学名应该叫作毛瑟M1986军用手枪,欧洲多称为毛瑟C96手枪,在中国的别名应该是最多的。
除了叫驳壳枪外,还有叫快慢机、匣子枪、大镜面、盒子炮、20响等等,这些名字都不是平白无故叫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能代表驳壳枪的一个特点。
正式名叫毛瑟M1986军用手枪是因为这款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毛瑟枪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枪,中国军队对其有着迷之爱好,中国仿制的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都是以毛瑟步枪为仿制对象,所以,只要一提毛瑟,那在中国就能吃得开。
由于驳壳枪枪套上有一个木盒,像一个匣子,因此在中国被称为“匣子枪”;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和“20响”;驳壳枪枪身宽大,枪长288mm,口径7.63mm,并不是传统左轮小巧玲珑,因此被称为“大镜面”;全自动的被称为“快慢机”。
驳壳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半自动手枪,后来更是发展为全自动的,使用的子弹也很大,性能比较稳定,威力还很大,尤其是在射速上,近程远超一般步枪,研发之后,毛瑟厂认为这是领先时代的产品,因为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还没有军队使用这种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这个潜在的市场可以说很庞大,然而让毛瑟兵工厂没有想到的是,从毛瑟枪生产的四十年里,竟然没有接到一份军方订单,也没有一个国家将其采用为制式武器。
一时间本以为领先时代的产品却在西方市场遭受了冷遇。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枪身太大,不方便携带,欧洲人办事情喜欢循规蹈矩,远距离攻击就用步枪,只有到一定近距离的时候才会用手枪,对于一般的国家来说,给步兵配备一款步枪,再加一款手枪,成本也有点高,尤其是这样一款,可能比步枪还要费子弹的手枪,如果一个士兵拿一把补充枪的子弹却比步枪还要多,不知道应该是尴尬还是愚蠢,还是负担。
虽然在欧洲受到冷遇,但是整个生产周期内,这款毛瑟手枪还是生产了超过一百万把以上,而仿制的数量则更为庞大,其中最受欢迎的国家就是中国了。
上图是我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拍摄的。该馆所藏驳壳枪很多,枪柄中空的这支品相最差,也惟有这支是德国毛瑟厂原产的,其他全是中国各地山寨货。正规名称,德国毛瑟军用手枪。驳壳一词,据说来自英文盒子BOX。这个来源,显示出驳壳枪的怪异和独特。这种枪,在欧洲枪械中属于很异类,在中国却大行其道。
先山寨,后原创,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希望之路。山寨驳壳枪是中国工业化的一小部分。自来得、匣子枪、盒子炮、二十响、快慢机、大镜面……这些花样百出的名称,代表了中国人对毛瑟军用手枪的理解和感悟,也代表了中国在近代化、现代化路程上的艰苦卓绝。
德国人想不到,驳壳枪这一他们的工业传奇,会在中国续写出百年篇章,成为中华五千年坎坷命运的一部分。奥地利格洛克在西北承担使命,是广义德国军工的继续……
(全文完)
首先中国的驳壳枪品种很多,有国造也有进口,进口的主要来自德国和西班牙。而中国从1921年开始,汉阳、青岛、太原、沈阳、大沽、长沙等11家兵工厂先后开始大量仿制驳壳枪。从别名来说,比较多,除了最熟悉的盒子炮、二十响、快慢机,民间还叫自来德、马匣子、大肚匣子、大眼盒子、长苗匣子、二把盒子、三把盒子、七钉盒子、旁开门匣子、镜面匣子、大腰鼓匣子等等。。。下面简单说几款驳壳枪:
1、长苗匣子。这是北方人使用的一种对长枪管毛瑟手枪和西班牙造仿毛瑟手枪的俗称。
这把德国毛瑟BOLO型枪管长180毫米
这把西班牙造的MM31手枪,也达180毫米枪管
2、镜面匣子。原本是德国为意大利海军定制的,后也向中国出售,中国此后也仿制,最大特点就是机匣两侧既无任何标记也无凹凸,打磨的光滑平整,像镜面一样而得名。
3、三把盒子,也称三号驳壳,系指短枪管型的毛瑟警用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