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刷新中国电影近五年北美票房纪录,但11天仅382万美元是否值得骄傲
明确的说一点也不用骄傲
首先这部电影出口到美国11天几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真的不高,这都是有原因的
就像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一样,部分时间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美国也是一样的,流浪地球出口到美国不可能一下就给出高的排片率,基本上在大部分影院都没有影片的排片,只是部分影院给出了几场排片,而且现状是一票难求,很多想看的华人都还没有看到,所以说我们需要冷静的看待流浪地球在国内的火爆,就像导演所说我们的电影还没到出口的时候,现在有这些票房收入真的太正常不过了。
《流浪地球》在国内大获成功,上映14天票房已经突破38.8亿,目前居内地总票房榜第二位,票房在表现上还有一定上升的空间。与此同时,《流浪地球》也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地区上映。
根据《流浪地球》官方回馈的信息可以得知,《流浪地球》在海外上映11天斩获382万美元的票房,登顶近五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榜,同时在北美80个城市135间影院,澳新11座城市45间影院上映,上座率有90%以上。
从牌面上看,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呀,毕竟中国电影在海外上映的成绩一直都很一般,《流浪地球》已经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但是认真一想,北美382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不过2584万,这个票房成绩若是放在北美又真的不算什么事。
不否认成绩是有,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值得庆贺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排除90%的上座率都是华人在支撑着(绝对没有看不起国内电影的意思),海外的华人市场本来就不算小,加之《流浪地球》在国内发酵,自然也会引得不少华人“慕名而去”观看。当然不排除也有当地观众支持,只是不夸张地说北美的观众同样对电影也会有既定的印象与认识,在他们心里真正厉害的依然是好莱坞的大制作,对于其他地方的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在接受程度上还是有所保留。
再客观来说,同期在北美上映的影片(大片)不算多,这也就意味着《流浪地球》的对手几乎没有,所以这样的成绩就更没有什么好值得庆祝。而本身《流浪地球》官方公布海外的成绩就有一种自我鼓励的意思,也就是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国内票房,变相来说就是一种宣传方式。
国内电影是值得鼓励,值得期待,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但是在这个阶段无须沾沾自喜,《流浪地球》在国内大旺收场只能说明符合国人的口味,国人支持也是对国内电影进步的认可与激励,但是想要获得国际认可像好莱坞那般征服全球,任道重远啊!
还是愿意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那一天的到来。
骄傲,必须骄傲啊!刷新中国电影近五年北美票房记录,为什么不骄傲?
你们难道跪久了起不来了?见不得的国产电影好?中国电影中国人自己都不支持等着别人笑?
那以后中国电影圈就不要拍电影了,干脆天天看外国电影。天天看别人剩下来的电影。天天跟着外国电影舔。
做一个舔狗,舔所有国家的电影。
已是最快记录,值得肯定。
代表中国特效水准,堪称华人之光。
至于在北美能否大爆,本不在预期之内,外埠粉也好黑也罢,平常心对待。
至少说明一点,《流浪地球》的话题度已经是世界级,至于海外票房,我们慢慢来。
中国科幻电影的世纪之旅,依然任重道远。
谢谢您的邀请:我觉得这不是骄傲与不骄傲的问题,首先是北美一直排斥国内片子,排片率很低,有很多打压成分在里面。
现在随着观影时间的持续推进,观众的持续好评,和媒体的长时间的持续曝光,才使得国际票房慢慢的有了起色。在北美市场,不能因为这个票房数据评价,而是透过这个数据,足以看出通过种种困难险阻依然在持续寻求突破才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双子杀手》北美票房遇冷,内地市场能救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吗
李安在他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写道,这么多年看下来,我觉得电影这一行真是形势比人强。
李安从来洞悉中国传统智慧,但这一次,这位最受尊敬的华人电影导演,正在遭遇又一场形势比人强的商业滑铁卢。
李安导演、刚凭借《阿拉丁》重回巅峰的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双子杀手》,不仅在北美票房失利,首周票房仅为2055万美元,不到1.38亿制作成本的零头,在法国等国上映后的全球首周票房也仅为5950万美元。
该片在烂番茄网站的好评率只有27%,豆瓣7.1,对于一位世界级导演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一次比《比利.林恩》更严峻的口碑重创,更标志着影片在北美已经很难靠口碑逆风翻盘。
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李安说:120帧。在中国内地上映5天,票房1.6亿,未达到预期,这场翻身仗不容易打啊。
曾培育出史上最强“软饭男”没有之一的李安太太林惠嘉近日直戳老公“要害”:这位大导演就喜欢“做梦”,“如果有白痴继续支持他,他才可以继续做梦”。
中国市场向来是李安的福地,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2012年已经斩获5.7亿内地票房,中国市场成为《双子杀手》最后的救命稻草和李安手里最后的底牌。
《双子杀手》的制作成本达 1.38 亿美元,根据媒体估算,该片如果想要收回成本,其最终的全球总票房至少达到 2.75 亿美元,这意味着内地市场至少要贡献10亿人民币票房,才能确保影片在全球票房走势不佳的情况下突破成本线。
很遗憾,这次内地观众并没有买李安导演的帐。对于主流观众而言,看电影更多还是看故事本身够不够出彩,电影也只是娱乐和社交方式,他们并不会关心技术本身,毕竟对电影技术更为在意的只是业内的电影人。
所以《双子杀手》即便在格式上依然是4K3D120帧,类型上走科幻动作片,影片有着大量的枪战戏与动作场面的戏,纯粹商业片的定位也不同于上一部过于文艺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然而因为故事本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影片在中外均不卖座。
上映第二周,《双子杀手》在北美的票房仅获得3600万美元,全球票房也只有1.18亿美元;这一成绩无论与影片高达1.38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还是与《小丑》上映如今全球7.37亿美元的票房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口碑上,《双子杀手》同样遭受滑铁卢,影片在IMDB上的评分仅为5.7分;同样的,影片在内地的呼声虽然很高,然而在豆瓣评分上也只获得7.1分,仅仅比他十多年前的《绿巨人浩克》略高,远远低于近些年广受好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上周,《双子杀手》也终于在内地上映,影片票房高开低走,首日拿下五千多万元票房位居单日票房冠军,次日不升反降,单日票房已经被《沉睡魔咒2》等超越,周日票房更是只有三千多万元,如今首周末1.5亿元的票房,以及预测不到3亿元的收官票房,远未达到外界的期望。
影片口碑和票房的失利,主要集中在内容。一方面,电影动作戏段落和120帧技术达到了很好的结合,也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的动作戏,切身体会到其中的魅力,仿佛生活在影片当中;另一方面,影片的故事看起来有些简单,故事上对观众冲击力比较弱,这也让普通观众很难有故事上的满足。
如今看来,《双子杀手》在内地的票房也远达不到预期,影片票房3亿元的收官也未让影片实现票房的翻身。
个人觉得不能。(以下观点,个人喜好,不喜勿喷)
我是上周六晚上看的,可以给7分吧。毕竟李安的导演功力在,还是能保证影片的基本质量。但远不如预期。
这7分中,画面、观影效果以及演员演技加分不少。
没法给高分,因为剧情本身实在太不出彩了,即便加入了克隆人的元素。
有克隆人这个噱头,多谈一点,我们可以说到伦理,谈到与自我的和解,扯到父爱,甚至可以说一说李安想在电影中表达的电影梦想和隐喻。但每一个点,我都觉得不够深入,没办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剧情本身真的很平淡,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特工动作片。
第二天,我特意重看了一遍《谍影重重》,嗯,这才是我要的节奏。
首先,很难理解题主说的内地市场拯救李安导演的十年一觉的电影梦。
虽然李安导演真的“睡过一觉”,那也是在刚毕业于时候。1984年起,在家赋闲6年期间,李安阅读、看片、写剧本,包揽了所有家务,家庭开支则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
如果说真有什么拯救李安导演的,那也是他自己。是他一直以来对电影的热忱,以及坚持不懈努力挽救了他。然后凭借“父亲三部曲”一举成名,尤其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喜宴》,
这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外,该片还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三部曲让李安导演成为了华人之光,也拓展了他在好莱坞中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如果说,有哪部电影拯救了李安导演电影梦想的话,那一定是父亲三部曲中的《喜宴》,尽管他之后还拍了《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大作,但是如果没有《喜宴》这部作品,也许就没有之后的李安,自然也没有这些获得奥斯卡认证的佳作。
说回到《双子杀手》本身,它从一开始最引人热议的就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李安与技术,也就是电影宣传的噱头——4K+3D+120帧的技术。如今电影正式上映,无数网友也不可避免的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技术与艺术,到底是什么关系?”多数人心里会认为,技术应该服务于艺术,没有将艺术做好的情况下,技术将毫无意义。《双子杀手》正式这样一部电影。
当然,每个人对影片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对于电影传递的东西,每个人必然都有不一样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双子杀手》不是李安最好的电影,更不会是李安人生道路中最需要那不电影。
它更像是一部试验品。
《双子杀手》不算完美,它的故事过于直白,技术无法得到完美的展示,但是这样的技术尝试于电影制作又是必不可少的。他的出现并不是仅仅在于李安,更是电影另一种形式的演变,或许现在看来意义不大,但是谁又能断定在电影演变道路上又起着怎样一种作用呢?美国电影《龙之战》票房是多少
《龙之战》是Atlantic Film电影公司推出的一部惊悚片,由沈炯来执导,杰森·贝尔、阿曼达·布鲁克斯、罗伯特·福斯特、埃美·加西亚主演。该片于2008年5月13日在中国上映
中国票房3500万人民币全球总收益7亿美元(估)
2018年一年,好莱坞票房创造了新纪录,而欧洲电影市场却显衰颓,为什么
怎么说呢,有时候票房并不能代表太多的东西,
欧洲票房显颓废,并不是说没有好的片子,而好莱坞票房高也不能就说是好莱坞的片子比欧洲市场好
好莱坞个人觉得基本就是超级英雄电影把票房拉起来的,而且有不小的一部分票房是中国贡献的比如好莱坞最近几部票房比较高的电影,基本都是超级英雄ip
就像国内有些质量很好的片子票房也不是很好,跟很多方面因素有关系吧比如宣传,时机,炒作的热度,还有演员等等等吧,至少我看到欧洲市场有几部很好的电影但是票房并不是太高,
个人觉得票房不能代表一切!!!